月销10万单!“爱因斯坦的脑子”你买不买?“情绪经济”如何行稳致远?
几毛钱的“爱因斯坦的脑子”,买下后据说能自动长到自己的大脑上,可能会悄悄变聪明;出门带一瓶“好运喷雾”经常喷一喷,祈愿今天有个好运气、好心情;分手后下单一份“失恋陪伴”,将会收获陌生人的悉心开导,缓解负能量的情绪……最近,五花八门的虚拟“情绪”产品风靡各大电商平台,这些表面上看起来脑洞大开的虚拟产品,在年轻人中有着相当高的人气。是谁在为情绪买单?什么样的人需要“情绪”产品?什么样的情绪是年轻人中意的?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月销10万单 “情绪”产品火爆
昨日,记者打开电商平台,搜索“爱因斯坦的脑子”,各式各样的“爱因斯坦”出现在眼前,价格从0.01元到1元不等,销量最高的店铺甚至月销量10余万单,单价为0.5元。
买“脑子”听上去玄幻,但操作流程很简单。记者点击该产品的详情页面看到,“付款后自动长到大脑上”“智商+1”等标语十分吸睛。记者拍下“爱因斯坦的脑子”后,立刻收到商家的信息:“买到聪明的脑子了吗?直接拍下,自己就开始长啦,哈哈哈哈……”后续还提供了短信服务,将智力“充值”的信息发送到了记者手机上。
记者注意到,该商品页面里标注了“虚拟产品无需物流发货”“娱乐项目,介意勿拍”等字样。像这类的虚拟“情绪”产品并不依赖实物,大多以数字化或沟通交流服务等形式出现。它们或许是一个简短的笑话、一段治愈的文字、一个温暖的语音提示,甚至是一场虚拟的陪伴。
数万网友留言,分享买“脑子”后的感悟,“花几分钱买个乐子”“这是精神暗示,全凭感觉变聪明了”“买完感觉神清气爽,好像比亚里士多德聪明”……“爱因斯坦的脑子”日前还入选淘宝年度十大商品,成为历年来首个跻身此列的虚拟商品。
在“情绪”产品中,看似无厘头的“虚拟蚊子”人气也颇高,淘宝搜索热度169.6万,本周上升19%。购买者能收获沉浸式的欢乐,卖家会申请添加指定的社交账号,通过后向对方发送“嗡嗡嗡”等文字,同时还配套视频和表情包。
许多人在参加考试等重要事情之前,会下单“好运喷雾”,给自己“喷”一下,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评论区一网友就报上了好消息:“买完后毕业设计答辩高分通过!心诚则灵!”可以说,“情绪”产品被很多消费者视为“电子祈福”。
主打倾听陪伴、缓解焦虑无助的“情绪”产品也是爆款,比如“树洞倾听”“失恋陪伴”等,人们通过在线聊天或语音通话等方式,有了一个倾诉的渠道,让情绪得以释放。一商家透露,多的时候月入数万元,客户群体一般是20—30岁的年轻人。
提供情感出口 情绪引导消费
记者观察到,按照情绪需求,电商平台上的虚拟“情绪”产品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祈福型,例如“好运喷雾”“爱因斯坦的脑子”;二是娱乐型,例如“野生霸王龙”“虚拟蚊子”;三是疗愈型,例如“树洞倾听”“失恋陪伴”;四是陪伴型,例如“叫醒哄睡”“云监工”。
购买虚拟“情绪”产品的人们,基本都是希望获得情绪价值,有一个正向的情感出口。那么情绪价值是怎么定义的呢?
“情绪价值”,最初源于经济学和营销学中的“顾客感知价值”,指的是顾客购买产品服务过程中感知到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比如,当我们为一个商品买单时,不仅在意它的实用价值,在意购买过程中的精神愉悦,更在意使用过程中的情绪反馈。
对现代人而言,学习、工作、婚恋等各个方面多多少少都承受着被“卷”的压力,需要一些安慰和鼓励,对情绪价值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市民陈静孤身一人来宁打工,工作、生活的琐事让她心烦,她经常下单“树洞倾听”对着网线另一头吐露心声,“不想让家人担心,身边也没有境遇相同的朋友,我的负面情绪需要一个‘垃圾筒’”。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人们对于未来往往抱有一定的担忧。对于很多人来说,购买“情绪”产品是给自己正向暗示和祝福,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寄托。刚刚面试完的李进下单一份“云锦鲤”祈祷自己好运,“虽然这些虚拟产品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但就好像是给自己买了一份‘心理保障’,也算是为生活添信心了。”他说。
如今,提供情绪价值的商品成为一门新生意,不光是线上的虚拟产品,我市线下也有许多提供情绪价值的门店。“解忧杂货铺”中各式各样的“好心情”装备让人目不暇接,可拍、捏、捶小玩具赶走坏心情;“奇葩减压馆”里“梦幻水母”“流浪地球”“梦幻森林”氛围十足,令人放松;在“解压体验馆”安放情绪、畅聊谈心,释放负能量后再积极面对生活。
“情绪经济”如何行稳致远?
看似“虚头巴脑”的“情绪”产品热销,反映了当代年轻人越来越离不开情绪价值,这其实是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使然,包括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这不仅反映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也为商家提供了市场机遇,善于提供情绪价值的情绪商品近年来已经初露锋芒,开辟出了情绪消费新赛道,催生出“情绪经济”,“情绪经济”也正成为治愈人心的消费新业态。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当前,无论是线上的虚拟“情绪”商品还是线下情绪、解压相关门店,都没有一定的管理和规范。“情绪消费”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有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漏洞,比如泄露消费者隐私、提供不正当服务、不合理收费等。“情绪”产品也是商品的一种,在包容新生事物的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虚拟情绪产品市场的监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投诉和预警机制,让情绪消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减少市场风险和消费纠纷,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一电商行业从业者透露,对于售卖虚拟“情绪”商品的商家来说,应该对商品内容、商品功效、交易流程、售后服务等作出明确公示,提醒消费者所购商品的特殊性,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切勿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导张洪表示,“情绪经济”拥有消费虚拟化、行为符号化、心理补偿性等特点。情绪情感是人的基本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选择和消费行为,也演变成了一种消费品。“情绪买卖”火爆,既是时尚潮流,也彰显了人们内在的动机追求和社会心态表露,年轻人正在主动寻求情感支持,当下应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观念和生活态度。当然,对于年轻人而言,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虚拟“情绪”产品的调节功能是暂时的,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靠脚踏实地的付出和努力。
<!--enpproperty 428045692024-05-27 13: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