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服务区出现“野人小孩”!孩子父母竟然不是普通人,详情曝出
10月16日,一则拍摄于四川雅安石棉县某高速服务区的视频,毫无预兆地冲上网络热搜。画面中,一个孩子全身赤裸,趴在服务区的台阶上进食,身旁虽有家人陪伴,却未对孩子的状态进行任何干预。这段短短几十秒的视频,迅速激起全网对孩子处境的担忧与讨论,“野人小孩”话题的关注度在短时间内持续攀升。
视频发酵后,有媒体第一时间联系到事发地公安部门,一位了解情况的民警透露,孩子身边始终有监护人在场,并非网传的“无人看管”。当时,这家人驾车途经该辖区,因孩子的异常状态引起群众注意,有人随即报警。雅西高速民警进一步补充,监护人面对询问时表示,孩子从小在大山里长大,他们一直采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本身也习惯了不穿衣服。这番回应并未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人对“另类养育”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事情的进展在10月18日迎来新的节点。孩子父亲户籍地——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发布官方通报,明确当地已针对此事成立“10·16”工作组,一方面协同事发地开展处置工作,另一方面全力联系当事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劝导。由于涉事家庭目前仍在省外,南涧县已派出工作小组赶赴事发地推进后续事宜;同时,公安机关经初步核查,排除了孩子被拐卖的可能,后续将重点围绕孩子健康状况、是否存在虐待行为以及监护教育问题,依法依规开展深入调查。
随着调查的推进,更多关于涉事家庭的细节被披露。据报道,这家人此次是开房车途经石棉县高速服务区,孩子及父母均来自云南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镇新政村。南涧县委宣传部新闻办主任透露,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后,当地政府第一时间尝试联系孩子父母,但对方手机长期处于关机状态,直到10月16日晚,县网信办工作人员才终于拨通孩子父亲的电话,明确告知此事已引发广泛关注,可能对孩子心理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然而,孩子父亲仅以“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其他人无权干涉”回应,随后便挂断电话并再次关机,拒绝进一步沟通。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对父母并非缺乏教育背景的群体——父亲是南涧县本地人,30多岁,拥有大学学历;母亲户籍在北京,40岁左右,具备研究生学历。事实上,当地政府早在去年就已发现这个家庭的异常:去年第二个孩子出生前,这对父母曾带着大孩子回到南涧县,与男方父母共同生活,也是从那时起,村干部发现孩子母亲常衣着暴露,无法完整穿戴衣物,孩子同样长期不穿衣服。
为此,当地派出所、民政局、妇联等多部门曾多次上门劝导,建议父母为孩子穿上衣服,而这对父母给出的理由是“孩子小时候经常长湿疹,穿上衣服后摩擦会疼痒,孩子不喜欢穿”。面对部门的反复劝导,这家人始终态度抗拒,坚持“这是我们的自由,外人没有权利干涉”,就连孩子的爷爷奶奶也站在父母一边,不配合沟通工作。
这段时间里,网友们围绕此事展开了热烈讨论,观点虽多元却大多保持理性,核心始终聚焦在孩子权益与家庭自由的边界上。有网友直言:“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当所谓的‘生活方式’违背公序良俗,甚至可能影响孩子身心成长时,有关部门就该果断出手,不能任由这种情况持续,道理讲不通就该以虐待儿童罪依法处理。”也有网友对比其他国家的类似情况:“如果在国外,这样的情况恐怕早就让家长失去监护权了,孩子会由国家负责抚养,家长连探视权都可能没有,咱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该真正落地,不能让法律成为‘空文’。”
针对这对父母的高学历背景,不少网友表达了困惑与质疑:“很难想象高学历的父母会做出这样的事,这到底是真的观念偏差,还是故意制造焦点博眼球?无论孩子有没有湿疹,视频里孩子趴在地上吃饭、行走的方式都不正常,这不是‘生活方式’能解释的,本质上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甚至可能涉嫌犯罪。”还有网友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担忧地表示:“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父母正确引导,他们这样的‘教育’完全违背人伦道德,警察必须主动作为,孩子不只是一个家庭的‘私有物’,更是祖国的未来,不能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被耽误。”
也有少数网友提出了相对温和的猜测:“会不会真的是孩子皮肤问题严重,穿衣服确实会让孩子难受?如果是这样,父母应该主动寻求医疗帮助,而不是用‘不穿衣服’这种极端方式应对,毕竟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发达,总有解决湿疹的办法,不能因为自己的固执让孩子承受外界异样的眼光。”不过,这种猜测很快被更多网友反驳:“就算有湿疹,也可以穿柔软透气的衣物,完全不穿衣服既不符合公共场合的基本礼仪,也无法保护孩子的身体,更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长期伤害,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还有网友注意到视频里孩子的状态:“我看过那段视频,孩子行走和跑动的速度特别快,像猴子一样敏捷,这根本不是正常孩子该有的状态,长期不穿衣服、趴在地上进食,已经让孩子的行为模式出现偏差,再不管就晚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南涧县相关部门的快速响应值得肯定,成立工作组、派专人赶赴省外、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每一步都体现了对孩子权益的重视。但“家人拒不配合”的现实困境,也让这场儿童保护行动面临不小的挑战。需要明确的是,父母的“生活方式自由”绝不能凌驾于孩子的基本权益之上,无论是湿疹引发的衣物不适,还是家庭观念的偏差,都不能成为忽视孩子健康、教育与尊严的理由。
后续,工作组能否打破与涉事家庭的沟通僵局,是否能为孩子争取到专业的医疗评估与心理疏导,如何依法界定父母的监护责任,这些都将是公众持续关注的焦点。毕竟,每个孩子都有权在体面、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都该被温柔对待,而非以“特殊生活方式”之名,暴露在争议与潜在的伤害中。希望这场牵动人心的事件,最终能以孩子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收尾,也能为更多家庭敲响警钟——育儿从来不是“随心所欲”的私事,而是一份需要敬畏法律、尊重科学、承载责任的大事。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