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失踪,特征与一女尸吻合,警方竟称为男尸!接下来的剧情炸裂
三十五年光阴,足以让青丝染霜,让孩童长成中年,却没能解开郭会增心中的结——他的大姐郭桂芳,在1990年那个寻常的夜晚,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青年到暮年,郭会增用半生时间奔波在寻亲与求真相的路上,可等待他的,除了父母抱憾离世的伤痛,还有尸骸性别前后矛盾的蹊跷,以及信访文书被伪造的荒诞。
![]()
据2025年10月28日的报道称,1990年6月16日,邯郸肥乡,30岁的女子郭桂芳安顿好3岁的儿子,前往离家仅200多米的农牧局(现农业农村局)值夜班,这是她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一次值守,却成了与家人的最后告别。第二天,发现郭桂芳失联的郭家人第一时间报案,随后在多家媒体刊登寻人启事,可所有的努力都石沉大海,郭桂芳如同人间蒸发,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三年后的1993年5月,一则消息打破了郭家的沉寂。有人在民有渠东、肥馆公路北的一眼枯井中,发现了一具尸骸。郭会增的母亲和小妹郭红芳闻讯赶去,眼前的景象让她们心头一紧:尸骸的个头、卷曲的头发,还有身上残留的丝袜、小皮带和高跟鞋,每一个特征都与郭桂芳失踪那天的模样高度吻合。母女俩急忙回家找人报案收尸,可等她们折返,尸骸已被警方拉走。让郭家人不解的是,警方事后给出的答复简单直接:这具尸骸与郭桂芳没有任何关系。
这份答复成了郭家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疑云,而这份疑云在多年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2015年,郭会增的父母带着对女儿的牵挂相继离世,接力棒传到了郭会增手中。2016年底,他以行政不作为为由起诉肥乡区公安局,要求公开枯井尸骨案的鉴定信息。2017年8月,法院判令警方作出答复,可这份迟到的答复却让郭会增震惊不已:警方称枯井内发现的是“无名男尸,尸长168厘米”。
![]()
2019年10月,郭会增再次起诉,公安部门败诉后出具的《现场勘查登记表》(落款1993年5月9日)进一步确认“尸体为男性,身高168cm,约25至30岁”。身高和年龄都与郭桂芳吻合,唯独性别截然相反,这让郭会增无法接受。更让他坚定怀疑的是,母亲直到去世前,都坚信那具尸骸就是女儿;而他在2019年初寻访到的多位现场目击者,也给出了一致的证词。
四位接受采访的目击者中,报案人贺先生的回忆尤为清晰。1993年5月7日,他和伙伴在枯井所在的洼地练拳击时,用树枝捅出了尺把长的卷发,怀疑是人发后随即报案。“民警到现场就说,是个女的。”贺先生记得,民警后来在枯井西侧破洞查看,他也伸头望去,尸体井底朝南,头朝东脚朝西,身上压着一块百十斤重的大石头,黄色卷发清晰可见,“眼睛、手指关节还有残肉,一看就是女尸”。更关键的是,贺先生还注意到尸体腿骨长短不一,这与郭桂芳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的特征完全吻合。另三位目击者也肯定地说:“就是女尸”!
“1990到1993年,肥乡就我姐一起失踪案,公安勘查现场不通知报案人认尸,也不发布认尸公告,这太反常了。”郭会增多次提出质疑,而警方曾一度承认未对郭桂芳失踪立案,却辩称郭家人从未报案,后来又以超过20年追诉期为由推脱。
![]()
寻亲之路步履维艰,信访之路更是被莫名堵死。2023年4月,郭会增上网查询信访进度时意外发现,自己反映的问题已被结案。下载的材料让他怒不可遏:《送达回证》《息诉罢访保证书》《干部回访意见书》等多份文书上,不仅有他的签名,还摁着红手印,可这些他从未见过,更别说签字画押。
此事经河北省委巡视组督办,2025年2月有了处理结果: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增(乡科级包案领导)、信访科科长宋少虎,在2020至2022年间,未经郭会增同意竟伪造其签名,从而受到了记过处分。更荒唐的是,区信访局的《干部回访意见书》也是伪造的,郭会增拨通该局副局长冯保军的电话求证,对方直言“签名根本不是我的笔迹,我不会写得那么难看”,可这份伪造文书的相关人员却未被追责。
处分下达后,郭会增多次申请撤销这些虚假文书,只有这样他才能正常信访,可八个月过去,始终没有动静。2025年10月,他联系肥乡区信访局局长、公安局刑侦队长,前往信访联席办反映情况,均未得到明确答复;记者联系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只得到“会积极沟通”的模糊回应。
![]()
事件曝光后,网友的评论理性而尖锐。有网友表示:“35年的等待太煎熬,警方前后关于尸性别的说法矛盾,核心证据链不能含糊,尸骸的鉴定信息应该公开复核,给家属一个明确说法。”也有网友质疑:“信访干部伪造签名太离谱,处分只是第一步,虚假文书必须撤销,不然当事人的诉求渠道被堵死,这是对信访制度的漠视。”还有网友直言:“目击者和家人的证词高度一致,还有身体特征的吻合,很难不让人怀疑当初的勘查是否存在疏漏,希望能重启调查,还原真相。”
三十五年的坚守,郭会增的诉求其实很简单:撤销所有虚假信访文书、警方对姐姐失踪案立案侦查、落实姐姐工作期间失踪的工伤赔偿。可这些合情合理的要求,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
在这件事中,最让人揪心的不仅是失踪者的下落成谜,更是家属寻求真相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阻碍。女尸变男尸的蹊跷需要专业复核来解开,伪造签名的荒唐需要更彻底的追责来告慰,而家属三十五年的等待,更需要一份负责任的答案来回应。真相或许会迟到,但不能缺席,撤销虚假文书、重启立案侦查,不仅是对郭桂芳的交代,更是对每一个坚守正义者的尊重,也是对公权力公信力的维护。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